“中德建筑师对话”沙龙在浙江大学圆满落幕

“中德建筑师对话”沙龙在浙江大学圆满落幕

2013年5月31日晚,由浙江大学、《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杭州 “云社设计艺术沙龙”联合主办的“中德建筑师对话”沙龙活动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德建筑师对话”沙龙现场

此次“中德建筑师对话”沙龙活动特别邀请的嘉宾为:
由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 德国S+S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法兰克福总部合伙人、总经理
杨 键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王国钰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执行总建筑师
张 毅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饰分院院长
俞国民 杭州国美建筑装饰设计院院长
罗卿平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于文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郑 捷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
陈志青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设计所所长
王 楠 德国S+S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
张 倩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副主编
王 萌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云社艺术设计沙龙秘书长

国内外建筑师就中国与德国建筑设计思想的区别进行了探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对话轻松愉快。

沙龙座谈中,各嘉宾谈到,设计改变生活,好的建筑会使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交流问题得到改善。由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谈到,城市给人的感受,不一定是因为某一个街道或者城市的某一个建筑,而是因为生活。德国城市给人的感觉是紧紧有条,生活节奏浓缩单一。而中国城市给人生活丰富多彩,甚至路人走路的步伐都要更快一些。在德国,如果你离开五年,五年后回到原来的街道,一切没有太大变化,在中国,或许一年后原来的街道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动。

在谈德国S+S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杭州钱江科技城——科技大楼与市民公园商业综合体“藕”这一创作构思时,由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讲解道,“莲”本身就有和谐的寓意,“莲、荷、藕”会给市民很轻松的感觉,这也是创作“藕”的构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副主编张倩发言

随后,中德双方建筑师就街道设计讨论了中德建筑设计思想上的区别。由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认为,由于发展历史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民俗生活习惯的不同,双方设计考量会有所不同。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尺度差异很大,欧洲的绿化都是大面积,比较集中,像小树林、广场等,街道窄小,城市肌理给人感觉亲切。中国的街道则普遍较宽,大多是街道式绿化,适应大尺度城市机理、城市压力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城市是在历史发展、人俗生活习惯等逐渐演变而成的。中西方的生活理念不同也使双方城市设计差异较大,就城市建设而言没有孰好孰坏之说。

在谈S+S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时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讲到,S+S的风格是什么,和民族和人息息相关,比较含蓄,比较内敛。S+S没有一个相对独特的建筑方式。S+S在做方案时,会考虑地域文化、自然文化、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等因素。一般都是在有了一个方案构思后,开始一边做一边继续完善。像法兰克福的标志性建筑西港塔,建好后,民众纷纷议论建筑特别像法兰克福出产的苹果酒酒杯。当然这并不是特意建成那样子,而是在不断修茸完善中无意识完成的。

最后阿西姆•文特(Joachim Wendt)说,人际关系的状况一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导致的,建筑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冷漠。这是需要所有建筑设计师所要关注的。

嘉宾合影

通过交流,中德双方建筑师均获益匪浅,这次国际间的建筑设计思维碰撞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信也会促进双方今后的建筑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