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中国院里的年轻人"建筑作品展 暨对话会、专题讲座

"在中间---中国院里的年轻人"建筑作品展

暨对话会、专题讲座

为纪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在中间——中国院里的年轻人"建筑作品展、对话会及专题讲座于201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中间建筑展览厅和艺术小剧场隆重举办。多位长期在中国院工作的老前辈、建筑高校师长、兄弟院的管理者以及建筑大师到场,他们各抒己见,回顾过去,谈论现在,展望未来,与中国院三百余名建筑师分享了一场观点碰撞、思想交融的精彩对话。本次活动走进中国院的年轻人中间,由院内青年建筑师代表——徐磊、于海为、柴培根、曹晓昕、崔海东、李树群、曲雷、Karsten Alt带来了精彩的展览,并通过专题演讲与业内同行及北京各高校建筑学子分享了设计的心得和感悟。

展览开幕式及对话会于23日下午13:30举行,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担任主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院士和《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分别致辞,阐述了策展构想、对中国青年建筑力量的期待以及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六十周年的祝贺。

中国建筑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

展览剪彩仪式结束后,对话会正式开始,本次对话会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存东担当主持,文兵、彭礼孝、北京西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华分别致辞。嘉宾们围绕"成长、主流、传承中的建筑师"三个主题分别展开对话。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存东

北京西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华

对话会第一部分"前辈嘱托"由崔愷院士主持,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院长刘洵蕃、总建筑师周庆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翟宗璠、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叶耀先等几位在中国院管理和设计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前辈担任嘉宾。崔愷院士认为六十年中国院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仍然保持着年轻活力,团结着一代青年建筑师为之奋斗是非常值得骄傲且有意义的。翟宗璠作为一个88岁的高龄老人表示非常高兴来参加设计院的六十华诞,设计院正是因为具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兴旺发达至今,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也为全国各地输出了许多人才。刘洵蕃指出,设计院这些年可以称得上百花齐放,群星灿烂。设计院本身承担两个任务,第一出大师、第二出优秀的建筑作品,这是设计院本身水平和实力的标志。作为建筑设计师,则要明确设计的成败在于细节,要知悉自己的风格,达到宠辱不惊的境地。周庆琳认为做建筑师不能人云亦云,应当朝着自己明确的方向去努力,明确建筑的使命为何。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出贡献,中国建筑实力自然会增长。机构体制也要不断做出调整,才能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叶耀先则提出了三点意见:大院建筑师要善用优势和条件;好的建筑要达到三个标准,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对生物种群最好;年轻建筑师要通过实践保持自信,心态影响前程。世界的进步在于后辈不遵循前辈的路而敢于突破和创新。

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院长刘洵蕃

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周庆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翟宗璠

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叶耀先

对话会第二部分"师长寄语"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坤、南京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丁沃沃担任嘉宾。李兴钢认为高等学府每年为设计院、设计事务所输送很多人才,建筑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对今后的建筑实践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各高校院长、书记以自己的学院为例,各抒己见。朱文一首先指出,建筑行业教育应该是终身的,学校属于前端教育,宗旨在于人才培养,设计单位则是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建筑师的历练更加完整。清华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建筑不只是工程,也不只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工与人文的结合,还兼有人的因素。王建国随后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从六十年代就提出"严、实、活、透、硬"五字方针来培养建筑师,至今仍然秉承这一基本理念,即培养全面综合素质,在基础上做到博雅,让建筑师真正去动手做一个好的建筑。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师生要共同成长。张玉坤介绍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特色,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他认为现在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多流于表面,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传统生活的容器和承载,是精神的体现,需要建筑师去思考、传承。